高端無人機的發展前景
發布人:Webmaster發布時間:2018-06-26閱讀數 (1844)
早期的無人機滯空時間短,飛行高度低,偵察監視面積小,不能連續獲取信息,甚至會造成情報“盲區”,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為此,美國陸軍研制了“蒂爾”II超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早期的無人機滯空時間短,飛行高度低,偵察監視面積小,不能連續獲取信息,甚至會造成情報“盲區”,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為此,美國陸軍研制了“蒂爾”II超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無人機廠家
隱形無人機
為了對付日益增強的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許多先進的隱形技術被應用到無人機的研制上。一是采用復合材料、雷達吸波材料和低噪聲發動機。如美軍“蒂爾”II無人機除了主梁外,幾乎全部采用了石墨合成材料,并且對發動機出氣口和衛星通信天線作了特殊設計,飛行高度在300米以上時,人耳聽不見;在900米以上時,肉眼看不見。二是采用限制紅外光反射技術,在機身表面涂上能夠吸收紅外光的特制油漆并在發動機燃料中注入防紅外輻射的化學制劑。三是減小機身表面縫隙,減少雷達反射面。四是采用充電表面涂層還具有變色的特性:從地面向上看,無人機具有與天空一樣的顏色;從空中往下看,無人機呈現與大地一樣的顏色。
空中預警化無人機廠家
美軍認為,21世紀的空中偵察系統主要由無人機組成。美軍計劃用預警無人機取代E-3和E-8有人駕駛預警機,使喚其成為21世紀航空偵察的主力。
空中格斗化
攻擊無人機是無人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由于無人機能預先靠前部署,可以在距離所防衛目標較遠的距離上摧毀來襲的導彈,從而能夠有效地克服“愛國者”或C-300等反導導彈反應時間長、攔截距離近、攔截成功后的殘骸對防衛目標仍有損害的缺點。如德國的“達爾”攻擊型無人機,能夠有效地對付多種地空導彈,為己方攻擊機開辟空中通道。以色列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機,具有自動搜索、全天候攻擊和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屬于遙控武器之列,其必須由操作人員選定目標并激活、瞄準和發射相關武器。因此,無人機不屬于自主武器。
軍艦機場化
美國計劃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臺。按照計劃,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范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無人機廠家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臺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目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斗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上監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上講,“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借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占用甲板空間小,并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計劃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斗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借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借助捆綁式助推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借助一道懸網著艦,“掃描鷹”無人機則借助懸空線著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著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著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制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旋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于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終被廢棄?!把鄽W”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蘇。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計劃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集群智能蜂群化
蜂群無人機化,1月10日,美國國防部突然公布了一段官方視頻,展示了2016年10月在中國湖進行的一次無人機集群智能測試。這段視頻上,3架大黃蜂戰斗機用特種吊艙一次釋放了103架微型無人機。從地面操縱人員的顯示屏上清楚看到那些無人機(綠色點)根據目標/指令(紅色點)自主編隊并實施追蹤的畫面。它們時而根據目標編隊,時而根據指令快速移動,也可以根據環形指令排成一個圈,把一個區域圍得水泄不通。按照國防部的消息,這些“命令”是下達給“蜂群”的,而不是其中任何一個個體?!胺淙骸敝g彼此會不停地“交談”,在沒有個體指揮官情況下形成“蜂群智能”。在組成集群過程中,如果個別無人機發生故障或損失,剩余無人機會根據參與組網的無人機實際數量做出反應,自主調整編隊形式,繼續完成既定任務目標,這是無人機智能集群技術為誘人的特征之一,即具備系統性的高生存力。
這些無人機并不是經預設程序的協調行動的個體,而是像自然界中類似鳥群的動物群體那樣,共享決策的分配大腦,相互協調行動。預示美國正進入機器人戰爭的新時代。
熱門動態
-
青少年編程教育無人機2022-04-09
-
FPV穿越機“空中F1”飛手FPV視角的極速之旅! 2022-04-12
-
阿派斯足球無人機 球體直徑200 世界青少年無人機賽事指定用機2022-04-09
-
什么是編程無人機2022-04-12
-
教育無人機_含義2022-04-12
-
足球無人機_這項運動賽事很有趣2022-04-12